- · 现代哲学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现代哲学》投稿方式[06/30]
- · 《现代哲学》期刊栏目设[06/30]
中学生进入大学不会写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通识课程是“药引子”,让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全程实践写作 就“通识写作”而言,目前国内大学的通识课程的数量并不多,学分也不高。在这非常有限的
通识课程是“药引子”,让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全程实践写作
就“通识写作”而言,目前国内大学的通识课程的数量并不多,学分也不高。在这非常有限的学分里,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写作能力完全提高。“通识写作”是一种通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多是训练学生的写作意识和方法。
通识核心课程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于大学写作有高度的自觉与敏感性。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作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并通过明确写作的环节来完成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之后进行更自觉、更完善的专业写作训练。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自觉在本科学习的全过程中实现写作意义。所以说,我们要把通识课程当作“药引子”,通过“药引子”把药效提炼出来,从而达到很高的疗效。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七大模块核心课程中,除第五模块“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课程的写作作为考核形式只占27%以外,其他各模块课程大多会采用课程论文作为考核,占比都在50%以上,甚至达94%。未来,它的占比会持续提高,进一步促进写作训练贯穿于各门通识核心课程之中。
就通识核心课程上写作的要求而言,需要建立小班讨论制度,训练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学会阐述自己观点,撰写学习报告,同时点评同学的讨论。其次,各门课程都涉及读书或文献报告的写作,通过给定范围的资料,在大量阅读中抓住要害,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读书报告。期中论文则需要围绕特定主题,进行主题式的写作;最终期末论文则体现某种开放性,体现学习的最终成效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
“通识写作”通常强调一门课程要设计不同层次的写作训练对应不同的能力训练,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完整性与表达的严密性。比如哲学学院白彤东老师的“西方道德哲学原著选读”,共要求学生写四篇文章,每一篇都会列出很详细的要求;中文系段怀清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学生在写作时也不能只谈感受,而是要有评论、分析与比较,上升到概念和理性论证的层面;生命科学学院赵斌老师的“生态学:管理大自然的经济学”强调循序渐进的写作,在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确定选题和分组,根据各阶段的进展报告需要撰写文稿,各组报告由小组之间互评,在此基础上最后将各阶段写就的文稿整理成完整的论文。
由于大学本科生数量庞大,现在还做不到一对一交流,但是通识写作正逐渐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复旦药学院学生朱凌玄在通识写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论文,是他在“经济与社会”通识课程中,写的关于中世纪城市的论文《“北境没有雨季”——浅析中世纪背景下城市空间距离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看起来和他的专业跨度很大,但是他说,“当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知识溢出'效应就产生了。在与他人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学会了表达自己、学会了倾听他人,更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不同学科、不同的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这就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要让学生有一个很宽广的视野,能够深入地进行思考。
作者:孙向晨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31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