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法无我”到“他人即地狱”:现代哲学中(3)

来源:现代哲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该案的主角罗伊 (简·罗伊,Jane Roe,1947 - 2017) 实为化名。她原名诺玛·麦克康威 (Norma Leah Nelson McCorvey) ,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

该案的主角罗伊(简·罗伊,Jane Roe,1947 - 2017)实为化名。她原名诺玛·麦克康威(Norma Leah Nelson McCorvey),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随后她随父母搬至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地区生活。麦克康威的母亲酗酒并有暴力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她出生的家庭是典型的基督教家庭,后来归属过不同的教派,一开始是“五旬节运动”成员,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耶和华见证人”。她的父亲在她十三岁时离开了他们,并与她的母亲离婚。

这种观点上的分歧在根源上来自宗教和文化传统以及伦理学上的不同观点的差异。其核心在于对胚胎及胎儿的道德状态,以及人的道德权利的不同看法。简单来说,就是胚胎和胎儿在每个特定的阶段是否是、以及在什么时候成为一个人;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对它们采取干预是否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1973年,最高法院做出了由7:2投票得出的结果,麦克康威一方胜诉。其判决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隐私权”的概念,妇女具有选择堕胎的权利。隐私权是个法律概念,指限制政府或私人对于个人隐私的干预。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的宪法中明确写明公民具有隐私权。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堕胎的权利,是属于私人领域的事务。然而事实上,《美国宪法》及《美国权利法案》(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统称)都没有明确写明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美国法学界在19世纪就提出,并在此案前就已经被援引,作为判决的依据。例如在比此案更早、在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格蕾斯伍德诉康涅迪格州一案中(1965),最高法院认为该州的《考姆斯托克法》“禁止个人采取一切避孕和有助流产的用品”的规定,违反了隐私权中“防止政府入侵”的权利。

撰文|邵鹏

2022年5月2日晚间,美国政治媒体《政客》突然发布了一条独家报道,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份泄露文件——一份由大法官萨缪尔·阿利托起草的多数派法庭意见的初稿显示,最高法院已经就推翻1973年的“罗伊诉韦德”一案进行了投票。这份草案已经在最高法院内部传阅,并被《政客》得到。

消息一出,人们还没有时间阅读这份长近百页、有长达31页附件、118处注释的冗长文件,举国就进入了一种十分震惊的状态。

2017年,麦克康威在德克萨斯州因心脏病去世。随着她的离去,那些扑朔迷离的事实,外人也许永远无从知晓。但她在不同时期,左右摇摆的自述,似乎代表了美国人在这一问题上的极化的分裂立场,也预示着这场争论双方的斗争,还会持续下去。

生命权背后的司法观念交锋

尚未完结的罗伊诉韦德案

在一些媒体,包括中文媒体上有一种援引民主党人众议院议长南希·佩罗西和纽约州联邦参议员查克·舒克的说法:有几位大法官为了获得提名的通过,在针对罗伊诉韦德或针对堕胎权的态度上,在听证会上对国会说了谎。不过仔细回顾大法官们在听证会上的发言,并没有不会推翻此案结果的直接承诺,而是表达了对判决先例这一英美法系的重要法律原则的尊重。在美国的系统中,所有的法官都须有作为律师的执业经验。且被总统提名成为大法官的人选都是身经百战的资深法律人士,如果以承诺作为通过提名的标准,恐怕这个逻辑本身就违反了法制的精神。如果我们从各位大法官对法律哲学和《宪法》的解读入手分析,应该比简单地指责其说谎,或以立场作为批评对象,更有意义。

1968年,28岁的麦克康威第三次怀孕。据她自己说,此时有朋友建议她对外宣称自己被黑人男性强奸,这样按照德克萨斯州法律,就可以施行流产手术,终止妊娠。事实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根据当时德克萨斯州的法律,妇女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寻求终止妊娠。但她的这个尝试并没有成功。她又试图去找非法堕胎的诊所,但她联系的诊所恰好被当局关闭了。走投无路的麦克康威在医生的建议下,接触到了律师,想看看事情是否能有转机。

美国保守派大法官阿利托。

在法学界,关于本案引用率最高的一篇文献来自宪法学者、曾经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法学重镇任教的教授约翰·哈特·埃雷发表在《耶鲁法学期刊》的一篇学术文章,被引用高达两千余次。埃雷在这篇长达三十页的文章认为,“罗伊一案可怕的地方在于,此案判决极力保护的权利,并不是来自《宪法》的语言本身……”不少重量级的法学家,如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教授艾伦·德肖维茨,凯斯·罗伯特·桑斯坦,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科米特·罗斯福三世等,都对该案的结果表示失望。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524/873.html



上一篇:他以中国哲学思想和现代笔墨,演绎出合璧东西
下一篇:人文与自然的哲学诠释--邵雍的“先天之学”与“

现代哲学投稿 | 现代哲学编辑部| 现代哲学版面费 | 现代哲学论文发表 | 现代哲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哲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