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法无我”到“他人即地狱”:现代哲学中(4)

来源:现代哲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趣的是,该案的主角麦克康威女士后来成为福音派基督徒,并在晚年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徒,还参与了反对妇女堕胎的运动。她曾经表示,自己年轻时卷入

有趣的是,该案的主角麦克康威女士后来成为福音派基督徒,并在晚年成为了一个天主教徒,还参与了反对妇女堕胎的运动。她曾经表示,自己年轻时卷入的罗伊诉韦德案,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然而在麦克康威临去世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在她“临终忏悔”中,又表示,她反堕胎的言论是收人钱财之后而为,而自己仍然相信堕胎权。1983年,麦克康威曾经告诉媒体,她被强奸了;而在几年之后,她又在公开场合表示强奸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973年结束的罗伊诉韦德案,让原本就在民众中存在的关于堕胎问题的争议,一下子变得白热化。极为复杂的、围绕着道德、宗教、生物学以及法律等领域展开的社会运动、争论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引发过暴力活动。同时,它也影响和塑造着美国的人口结构、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麦克康威不想要腹中的这个孩子,但又想继续居住在德克萨斯州。她的两位代理律师,萨拉·维丁顿(Sarah Weddington)和琳达·考菲(Linda Coffee),随后起诉了当地的地区检察官亨利·韦德(Henry Wade),理由是德克萨斯州的法律违反《美国宪法》。德克萨斯州地区联邦法院在审理该案之后,做出了有利于罗伊的判决。而州检察官不服,直接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至此,该案就成为了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这时,距离最初的起诉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麦克康威的第三个孩子已经在官司进行期间出生,并且也被收养了。但由于这个话题非常具有争议性,且影响非常广泛,最高法院决定在原有诉讼的意愿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况下,依然进行所有的正常法律程序,并将出具《法庭意见》。

瑞典女性支持堕胎权利的游行。在EPF-IPPF EN组织的评分中,瑞典以保障堕胎权利获得了94分,是欧洲各国的最高分。

另外,即便在多数派的七位大法官之间,也有意见分歧之处。其中的三位大法官撰写了各自的《协同意见书》。在英美法系中,当法官赞同法院最终由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的法律结果,但在判决的法律基础细节处有不同意见,或认为需要表达自己补充意见时,会各自,或共同起草所谓《协同意见书》。这种意见书有的被公开,有的则为了不为法院的判决产生噪音而不公开。其法律效力并不高。

在保守派占据6:3优势的最高法院,我们似乎可以从中看见一种美国精神的内在冲突:进步价值与一种保守主义的司法理念的对决。我们应该如何在具体的议题和时代的进步中,理解法律的精神?而这场争议的价值观之争并不仅仅只存在于美国。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524/873.html



上一篇:他以中国哲学思想和现代笔墨,演绎出合璧东西
下一篇:人文与自然的哲学诠释--邵雍的“先天之学”与“

现代哲学投稿 | 现代哲学编辑部| 现代哲学版面费 | 现代哲学论文发表 | 现代哲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哲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