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中国哲学天地之心的世界精神应对现代(4)

来源:现代哲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昨天(7月1日)上午是第23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最后半天,他以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创会会长(1975年起)、荣誉会长的身份做了收官的第九场大会演讲

昨天(7月1日)上午是第23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最后半天,他以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创会会长(1975年起)、荣誉会长的身份做了收官的第九场大会演讲《天地之心与中国哲学的世界精神》(On the Heart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World Spirit of Chinese Philosophy),他指出,以天地万物一心为特点的中国哲学具有三种世界精神:道心、仁善、天命,同时也可以创造性地应对来自西方哲学的超越性、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与真理、现代道德实践等三种挑战,在自我丰富与转化中唤起中国哲学创新的觉醒与真诚的回归,向世界哲学提供新的资源。

熟读《论语》的国人,都能感知到孔子对父慈子孝关系的体察,对君民关系的主张,对社会人伦关系的认知,甚至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悟,以“仁”为基础建立基础人格,以“仁义”为行为的标准,建立起和谐社会与正直的国家制度,这是孔子对“天地之心”的终极感知。

由此可以这样转化,现代自然科学的宇宙观和中国的自然宇宙的生命观相互对应,后者的优势是整体的直观和亲切的体验,因此,可以“重视逻辑和经验科学,把它看成人类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中西互融:话题多样,深度加大,学科分类打破

自左向右,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都肯定自然宇宙的生命性和精神性属于内在超越精神

7月1日,成中英先生以创会会长身份做大会演讲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705/880.html



上一篇:并不遥远的“俗世哲学”
下一篇:石油小诗里的生命哲学

现代哲学投稿 | 现代哲学编辑部| 现代哲学版面费 | 现代哲学论文发表 | 现代哲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哲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