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哲学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现代哲学》投稿方式[06/30]
- · 《现代哲学》期刊栏目设[06/30]
金观涛:如何建立现代的真实心灵?(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支持第二次全球化的新观念系统如此狭窄呢?原因正是哲学革命摧毁了一切宏大叙事的真实性。哲学革命之后,人文领域普遍的理论和形而上学之间
为什么支持第二次全球化的新观念系统如此狭窄呢?原因正是哲学革命摧毁了一切宏大叙事的真实性。哲学革命之后,人文领域普遍的理论和形而上学之间的界限依旧模糊不清。在很多人看来,如同早期自由主义那样广阔宏大的理论在学术上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改进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让人类对现代性、科学和生命意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努力无功而返,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哲学被困在语言分析的牢笼中。事实上,哲学革命不仅没有用新的符号真实观来为现代社会建立更坚实的价值基础,反而否定了符号系统本身的真实性,从而加剧了真实心灵解体的趋势。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探索大历史的结构》,作者: 金观涛,版本: 东方出版社 2021年6月
现在我们可以对20世纪社会思想的危机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做一总结。自现代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对真实性的整体判断能力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就存在不断狭窄化和模糊化的趋势。哲学革命摧毁了符号系统本身具有真实性的根据。这样一来,任何一种为现代价值提供正当性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科学之上,而这又不可能实现。因此,除了具体的科学技术外,宗教、道德和普遍的人文理论都没有真实性。作为现代社会基础的真实心灵完全解体了。
现代性和真实心灵
这一切是不可避免的吗?为了剖析真实心灵走向解体的历史过程,必须先严格界定真实性。21世纪人类知识爆炸,事物各式各样的细节都有准确定义。只有一件事情在专门化研究之外,那就是真实性本身。我认为,真实性是主体对对象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和判断,它规定了主体对这一对象是忽略还是注意。这种最基本的感觉和判断,是进一步评价对象、规定自己和对象关系的前提。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对科学和政治社会、哲学领域进行探索的认识论基石。
真实心灵的形成可追溯至轴心文明的起源。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最早注意到,公元前数百年间出现了与消逝的古文明(如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截然不同的不死的文化。此后,西方学术界用“超越突破”的概念来深化这一发现。我在《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中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研究。我认为“超越突破”的本质是人从社会中走出来,寻找不依赖于社会的生命终极意义。一种非社会的主体性由此起源。我把经过“超越突破”的文明称作“轴心文明”。因为人是面对死亡的存在,为了克服死亡,人必须寻找能够超越死亡的意义,即“终极关怀”。我在《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中证明:超越突破只存在4种不同的类型。我称之为4种超越视野,它们分别是:(1)希伯来救赎宗教;(2)印度解脱宗教;(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认知理性;(4)中国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的传统文明。任何一种超越视野都包含相应的终极关怀及其规定的价值和经验,它们回答了生死问题并给出了“应然社会”的组织蓝图。从此以后,不死的文明和独立于社会的主体产生了,它们一直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其中,认知理性(发现自然法则)因无法提供超越生死的意义,最终与希伯来救赎宗教结合,形成西方天主教文明。
自轴心时代以来,人一直是三种真实性之载体。第一,每个人时刻面对外部世界,可区分对象是否真实并对其做出判断和反应,我称之为经验(包括通过广义的技术感受到)的真实性;第二,主体每天面对自己,自我作为一个行动和价值的载体,存在着行动意义和价值的真实感,我称之为价值的真实性;第三,人是面对死亡的存在,在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主体会对生命终极意义之拷问做出回答,并伴随有相应的思考和行动,我称之为终极关怀的真实性。
在各个轴心文明,上述三种真实性都是互相整合的。它们构成了人类真实的心灵,真实心灵是传统文化的基石。现代性起源于希伯来宗教和认知理性的分离并存,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理性进一步演变为现代科学。我在第一编中会详细论述这一过程。从此以后,互相整合的三种真实性开始分离,并在各自的展开中走向对自身的理解。这是真实性的大解放,但人们不知道,这三种真实性本来是互相维系的;一旦发生分裂,每一种真实性会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性展开)和各自依据的认识论逻辑而变化。只有在现代社会的早期,三种互相分离的真实性仍然存在,即人还具有真实的心灵。随着三种真实性互相维系机制的消失,其长程后果只能是三种真实性分别基于不同的认识论。这三种认识论因缺乏高层次的反思而不能建立互相维系的机制,并在发展中各自趋于畸变甚至消失,结果就是真实心灵的解体。也就是说,真实心灵的解体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50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