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哲学版面费是多少[06/30]
- · 《现代哲学》投稿方式[06/30]
- · 《现代哲学》期刊栏目设[06/30]
金观涛:如何建立现代的真实心灵?(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类正陷于严重的精神分裂。一些人对科学极端推崇,他们将数学符号视作新的上帝,认为人类极有可能生活在高级文明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在另一些人心
人类正陷于严重的精神分裂。一些人对科学极端推崇,他们将数学符号视作新的上帝,认为人类极有可能生活在高级文明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在另一些人心中,宗教信仰无疑是真实的,它不仅不受理性的约束,反而是反理性的,各种极端主义思想在此观念支配下兴起。今日我们应如何认识符号和经验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符号可以嵌入经验世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没有一个哲学家可以做出回答。
另一个例子是所谓的“用数字说话”。近年来人们几乎在大数据和真相之间画了等号,但大数据真的能使我们更深刻地洞察世界吗?在2019年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发挥了奇怪的作用。有时,那些实时更新的、精确的数字确实指出不同社会疫情的状况,但很多情况下,其反而会使人看不到真相。美国天普大学的一位数学系教授指出,表面上精密的疫情数据其实包含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一是基本数据的不确定,如死亡率和感染率,到底有多少人因疫情而死亡?考虑到存在大量未经检测就接受治疗的人,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如何确证实际感染人数?二是医疗机构和媒体报道这些数据的方式可能带来的歪曲,比如某日某地新增病例数一夜增加了10倍,这可能仅仅是因为之前疫情检测不足,一旦扩大病毒测试范围,自然会带来病例数的成倍增长。这些统计数字最终带来的是社会日益加重的撕裂和恐惧。更重要的是,不同的大数据之间并不自洽。这一切表明:不同的大数据背后隐藏着不同文化、制度之下传染病的不同互动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真正影响不仅是人命损失,还作为一种催化剂导致不同社会观念的巨变。这一点是当今所有大数据分析都难以看到的。
上述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当“真”和“假”、经验和符号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时,我们还能判断理论出了什么问题吗?还能对那些不断异化、出乎我们意料的计划和构想做出合理的修正吗?如果说在人文和历史中根本不存在真实性,那历史的教训还有什么意义呢?20世纪,人们一度相信历史是有规律的,结果否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导致极权主义兴起。21世纪,人们否定了历史的规律,却诡异地发现历史正在重复。
真实性哲学的研究
今天,我们有繁华的物质文明,但反观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害怕死亡、懦弱和怯于反抗。人类当代的科技已经足以支撑我们到火星上去生活——只要我们有勇气。但我们有这样的勇气吗?我们有包含这样技术的心灵吗?没有!我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灵,不仅惨痛的历史教训会被漠视,历史上一再出现的灾难会重演,而且我们的科学技术成就在100多年后也会被遗忘。所以,今天人文学者要做的事情,是重建人类真实而宏大的心灵,这个心灵可以与我们的科学技术相匹配,而这绝对不会从技术本身或从科学专业研究中产生出来。
今天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只有存在有尊严的人生,才会存在一个人有尊严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真实的心灵,才能获得有尊严的人生。因此,文化和社会重建的核心,是重建现代社会的真实心灵。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社会的真实心灵是不可能恢复的。在现代社会,如何恢复终极关怀的真实性,并使其和价值与经验的真实性互相维系,使人再一次成为三种真实性的载体,这是时代向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我称之为真实性哲学的探讨。
“真实性哲学”一词是我提出的。我之所以将真实性和哲学研究相提并论,是想从更高的层次来把握今天哲学研究的方向。其实,只要从西方哲学史中走出来,分析各轴心文明价值系统的问题,哲学就会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的“爱智”中走出来,转向其隐藏在深处的本质即真实性的探讨。不同轴心文明有着不同的超越视野,每一种超越视野都有各自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以及由终极关怀、价值整合的经验。也就是说,不同轴心文明的真实心灵并不相同,古希腊文明的“爱智”对理性和真实的追求,只是轴心文明的真实心灵之一。正因如此,今日轴心文明及其现代转型的文化研究,应该以真实性哲学作为框架。相应的研究问题是传统社会真实心灵的结构,以及现代性展开如何导致传统社会真实心灵的解体。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研究真实心灵是否必定与现代性相矛盾,以及如何建立现代的真实心灵。
摘编、导语 | 刘亚光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zonghexinwen/2022/0508/868.html